第(3/3)页 “河南形势虽然转好,但兵粮吃重,王爷为张须陀筹备军粮,日夜操劳,还得注意多加修养才行。” 杨侗苦笑一声,小小年纪竟有种说不出的沧桑。 他是隋帝杨广的孙子,元德太子杨昭次子,杨昭早逝,生有三子杨倓,杨侗和杨侑。 其中长子燕王杨倓,跟随在祖父杨广的身旁,此时正在江都——在历史上,宇文化及兵变的时候,杨倓和杨广一同遇害。 次子即是越王杨侗,留守东都洛阳,和段达,元文都和皇甫无逸,韦津,卢楚等人苦苦支撑局面。 三子代王杨侑,则留守在陪都大兴城(即唐都长安城)。 杨侗生于隋文帝杨坚的仁寿四年,同年杨坚去世,杨广登基,第二年改元大业。 而现在则是大业十二年,所以杨侗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。 虽然说皇家的子弟,在权利的大染缸里头长大,远远比普通人更加的早熟。 但终究还是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,无论手段,还是心性,都还稍显幼稚,对于其他留守大臣,也有着几分依赖。 杨侗听了皇甫无逸的话后,不置可否。 这是杨广交予他的任务,无论怎么样的情况下,都需要维持住洛阳城周围的局势。 并且筹备足够的军粮器械,给予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最大的支持。 自长白王薄起兵叛隋后,因为天下承平已久的原因,兵力松弛,地方官吏每与叛军作战,或弃城逃跑,或开门出迎。 唯有张须陀勇决善战,歼灭多地叛军,同时又擅长抚驭,所以很得军心,被视为当世名将。 杨侗想起张须陀虽然连番取得胜利,前后三十余战,每战都击败瓦岗叛军。 然而瓦岗叛军却败而不溃,并且不断的招收河南境内的流民,反而越发的壮大起来。 天下时局,竟然已经艰难到这等地步。 也不知道我杨家天下,究竟还能够存活几时? 少年越王幽幽一叹,刚准备开口说话,冷不防又听到清脆的童音传来道,“杨侗,杨广喊你回江都吃晚饭……” 这一次,不仅仅只有杨侗一人,就连元文都,还有皇甫无逸,都清晰的听到了这个声音。 三人同时色变。 “护卫!”皇甫无逸运功大喝一声,疾步挡在杨侗身前,防御有可能的意外发生。 在皇城护卫匆匆赶来之际,清脆的童音再度响起道,“元文都,皇甫无逸,原来你们也在这里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