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除了杨侗毫无反应外,独孤峰,元文都,皇甫无逸,段达四人听到这个消息,终于色变。 大业九年(公元613年),杨素之子杨玄感,趁着隋帝杨广身在高句丽前线,率领大军作战,中原一带兵力空虚的时刻,起兵反隋。 李密当时便在杨玄感的军中,更是其谋主。 当时李密向杨玄感献上了三条策略:上策是袭据涿郡,扼临榆关(今山海关),使隋军溃散关外;中策是攻占长安,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;下策是攻打东都洛阳。 结果杨玄感志大才疏,偏偏选择了最下策,导致最后兵败身亡,李密也被朝廷通缉,一时间消失匿迹。 不过也幸好杨玄感选择了最下策,否则对于大隋朝来说,只怕是一场更加不堪的灾难。 但李密却因此而名传天下,再加上他出身世家,擅长兵法,就连越国公杨素都对他极为欣赏。 甚至当年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,东宫千牛备身的时候,隋帝杨广见到他都暗自称奇,觉得这个黑脸小子很不寻常。 谁也想不到,有如此显赫名声,出身高贵的李密,既然会去投靠一个出声低下的叛逆呢? 在场诸人都是同样心思,觉得李密这厮简直不当人子,自甘堕落! 不过众人虽然鄙视李密的这个选择,却依然对他忌惮不已。 就算是原先最坚持的元文都,也生出惶恐之心,劝阻杨侗道,“殿下,张须陀虽然勇猛,对付瓦岗贼军绰绰有余,但如果李密李法主真的加入了瓦岗。” “而张须陀对此又毫不知情,说不定真的会吃亏,有败亡之虞。” 杨侗终笑道,“依元卿家所言,可以召回张须陀大军,回东都洛阳休养生息?” 元文都暗自咬牙,点头道,“不错,张须陀率领麾下连番征战,军士疲惫,确实应该先调养一番,然后才可继续出兵。” 所谓人的名,树的影。 独孤峰等人都点头称是,听到李密投靠瓦岗的消息后,众人都有点慌了手脚,哪里还会去想那么多,先应下单婉晶的要求再说。 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? 众人再怎么不堪,也知道张须陀大军,因为连年征战的原因,确实已经到了应该重新调整的时机。 只可惜现在天下皆反,想要寻找和张须陀同样,能够奋勇作战的当世名将,却难之又难。 元文都目光望向狼狈地趴在地上的段达,此人早些年间,倒有几分勇力,只可惜随着位高权重,却越发变得懦弱如鼠了。 第(3/3)页